欢迎访问宁夏酒水招商平台!
sitmap   |    RSS   |    网站地图
酒水招商平台

老洒杂谈

昨天我内侄儿由西安来我家作客,因为我俩都是在部队服役十多年的退役军人,自然有共同的语言。招待用的是我存放了40多年一瓶老酒。喝着老酒,话也就围绕着这瓶老酒侃侃而谈。

我服役的所在地是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黄合少公社,西讨速号村。这里有我师办的军垦农场。农场除了种庄稼外也搞一些多种经营。酿酒就是其中一项。新盖的酿酒作坊有七八间,地平面向下挖了约两米深一个长方形大坑,四周用砖砌墙,中间用砖砌墙分成八个小方格,上面用木板盖着,逐天将备好的酿酒材料投放到小方格中,让它发酵。酿酒材料主要是高粱,玉米,辅料用谷糠,但是内蒙古谷糠短缺,我们就用玉米杆粉碎代替。酿出来的洒渴起来醇香中带有一点玉米杆的蹩味。

酿酒师傅将发酵好的酒材料每天一小格轮换蒸溜,次䒱溜叫头锅,第二次蒸溜叫二锅,俗称二锅头。酿酒师傅紧盯着淋酒时溅起的气泡,行家叫酒花,瞧着酒花变化情况,同时不断的品尝洒的度数,来判断什么时间停止淋酒。

在我儿子七八岁的某,他无意中来到酒作坊,战士们看到他就作弄着让他渴刚刚淋下来的有点温糊糊的洒。也不知道喝了多少,反正晕头转向的回到家倒头就睡。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,后来闻到有酒味,前去作坊了解知道他喝酒了,也只能批评了几句当事的战士,已成事实,不了了之,下不为例。

后来听说酒泡黄瓜可以治疗气管炎,因我女儿十岁时有气管炎症状,于是我就在我家门前栽种了几棵黄瓜,在黄瓜很小的时候套装在瓶子里,等黄瓜长大后取回来灌注上我们自己醇造的酒备用。考虑欠缺,小女孩不能饮酒。所以这瓶洒存放到现在有40多年了。这天让我内侄儿享受到我农场产的佳酿美酒,别有一番风味吧。

我们农场酿造的酒销售到当地,也可以用玉米八斤换一斤,髙粱七斤换一斤,驻地是蒙汉混居,洒的需求量蛮大。同时也销售到呼和浩特市区各饭店。

某,来到我们农场一干人,是市质检和物价方面的工作人员。他们在市区抽查饭店时,洒的度数不达标,追踪查到我们农场。说我们产的酒度数不达标,我们不认同,是否他们兑水参假不得而知。为了证明我们的酒没有问题,让他们到我们存放酒的库房逐缸验查。用温度计,比重计测试岀读数,再查看洒的标准图表,乘以系数得出标准结果。

几十大缸酒逐一查验完毕。大部分都在62度。(当时酒精度数标准是62度)也有存放时间很久的挥发份较大度数下降到60度上下。他们把不够62度的酒统计了一个大概数,结论是让我们把洒的差价补足,当时每斤洒我们售价是1.2元,按度数折算每度也就是0.02元,最后他们出了收据,让我们补缴了大几十元钱了事。

那个年代都是公事公办,忙了一上午,午饭也就是炒了两个菜,喝了些存放很久的老洒。酒后他们确实感到洒越老越好。并不是度数越髙越好。髙兴之余每个人买了一塑料桶老酒,非的出钱不行,就这样他们愉悦而去。

这次喝着40年前自己酿造的老酒,回忆起当年的一点一滴。品尝的是酒,品味的是人生,体会的是社会。

前几年回部队,旧地重游,酿酒的作坊还在,可是物是人非,再也没有了那先前的景象,再也不会感受到那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认真工作的态度了。

再也品尝不到自己酿造带有一点玉米杆蹩味的醇香美味佳酿了。

不过自己酿造的老酒味道还是没齿难忘。

我是1969年参军,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30师后勤部服役18年。今天看到征文,突发奇想,把我了解的有关酒事儿写出来,了却一个老兵的心愿吧。

  • 白酒动态
  • 啤酒动态
  • 红酒动态
首页 |白酒招商 |啤酒招商 |葡萄酒招商 |养生酒招商 |特色酒招商 |OEM定制 |酒水供应 |品牌企业 |糖酒展会 |酒水资讯